国庆猪价为何难以上涨 猪价持续下跌的背后原因
国庆假期快结束了,市场上的猪价却开始往下走,真是让人有点小郁闷。规模化养猪企业的出栏量增加,加上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明显减弱,这两个因素一起让生猪价格压力倍增。简单来说,猪肉卖不动,猪却越来越多,价格自然“抗不住”往下掉。再看猪粮比,今天只有3.96:1,远远低于行业公认的盈亏平衡点6:1,养殖户的亏损压力大得不要不要的,真的是深陷泥潭啊!

7月生猪价格波动详情 猪粮比和市场供需关系如何影响猪价
- 7月4日,全国生猪均价是15.12元/公斤,比前一天跌了0.06元,但猪肉批发价却涨了1.4%,达到20.58元/公斤。这种“价格倒挂”很有意思,说明养殖端赶紧出栏,而消费端却不太买账,真是让人头疼。
- 出栏量增加是关键原因,屠宰企业收猪没啥难度,猪源充足,养殖户为避免后续亏得更惨,纷纷提前卖猪。
- 7月5日,猪价又小幅回暖,外三元生猪均价涨到15.31元/公斤,一周涨幅5.1%。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猪肉批发价也稳中有升,周环比涨1.7%,价格差在批发市场最高达到了9元/公斤。
- 地区间价格差异明显,南方市场表现强劲,广东17.2元/公斤领跑,福建也不赖,16.4元/公斤。北方市场则显得有点低迷,新疆只有14.3元/公斤。
- 其实,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并不是屠宰企业故意压价,也不是行情走不下去,而是市场供需失衡和进口冲击造成的。目前我们正处在所谓的“最强猪周期”中的“震荡调整”阶段,肥猪和“牛猪”供应过多,市场基本饱和,屠企收猪意愿下降,自然猪价就得往下调。

相关问题解答
-
国庆假期为什么猪价难以上涨?
哎,说白了就是供需不平衡嘛,国庆期间养猪企业卖得多,可是消费者买得少,猪肉需求没劲儿,库存压力大,猪价自然“涨不起来”,亏得养殖户心疼死了! -
猪粮比低对养殖户意味着什么?
猪粮比低得让人心慌慌,简单说就是养猪的成本比卖猪赚的少,甚至亏钱。现在3.96:1,远低于6:1的盈亏点,养殖户的钱包都快“瘪”了,很多人都在考虑怎么办呢。 -
为什么生猪价格会出现上涨和下跌交替的情况?
这其实是市场正常的“震荡调整”,有时候猪多了,价格跌;猪少了,价格涨。加上进口猪肉的冲击,消费需求不稳,价格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,挺折磨人的。 -
不同地区猪价差异大是因为什么?
南北价格差别大是常有的事,南方市场需求旺盛,价格自然高;北方供给多、需求弱,价格就低。比如广东和福建猪价高,北方新疆的价格就明显低了,养殖户得因地制宜啊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