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生个神童
1998年,宁铂参与了一次央视“实话实说”节目,探讨“神童教育”。当年的一则报道说:“节目录制期间,宁铂频繁抢过话筒发言,语速很快,情绪激烈,猛烈抨击‘神童教育’。周围观众不时发出笑声,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。”“第一神童”的倾诉已经无人倾听,属于他的时代彻底烟消云散了。2002年,宁铂选择出家为僧,这位曾经轰动全国的神童最终选择了远离尘世的生活。
干政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,3岁时能数100个数,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,5岁上学,6岁开始学习《中医学概论》和使用中草药,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《水浒传》。几乎一夜之间,这个戴眼镜的神奇少年为整个国家所熟知。他被称为“神童”,受干政影响最深的是当时的孩子们。这个超乎寻常的“神童”刺激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,促使无数家庭开始效仿这种早教模式。

神童教育的现实困境
-
德云社中的神童案例:陶阳在倒仓之后,京剧神童也落下神坛,成了郭老板野路子的传承人。何云伟何云伟当年在德云社可以说备受郭德纲器重,一度是郭德纲的得力助手,被郭德纲弟子们视为当仁不让的大师兄。在德云社红火时何云伟也是干将一员,深受郭德纲的重视。后来德云社陷入困境后退出德云社。曹云金是最早进德云社的一批人,这些案例都说明即便是天赋异禀的人才,也需要适合的成长环境。
-
国外神童案例对比:菲比·凯茨(Phoebe Cates),1963年7月16日生于美国纽约。母亲的中国血统赋予她黑色的头发和东方的神韵,她的的片子却大多和中国的观众无缘。和好朋友詹妮弗·贾森·里合作的电影《开放的美国学府》使她成为当时的新兴偶像,1980年代红极一时。20世纪80年代美国四大清纯玉女之詹妮弗·康纳利,黛安·莲恩,波姬·小丝等,这些童星出身的演员在成长过程中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。
-
神童退学案例反思:“神童”17岁考入中科院,却因生活不自理被退学。但当时,网友们却拎得很清,他们认为孩子当时的成功和失败,均是妈妈一手造成的,她包揽生活中的一切,让孩子集中全部精力读书,所以有了“神童”的名号,而也因为她过于溺爱,让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,根本无法独立。好在妈妈终于懂得反省,知道原来是自己过度的爱害了孩子,及时改正了。后来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,孩子逐渐学会了独立生活。
-
文学作品的启示:杜甫的《江南逢李龟年》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,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;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,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。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,人生巨变。语极平淡,内涵却无限丰满。这首诗也提醒我们,人生的起伏变化是常态,神童也不例外。

相关问题解答
- 神童宁铂现在怎么样了?
哎呀,说到宁铂现在的情况,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!这位曾经轰动全国的"第一神童"在2002年选择了出家为僧,彻底远离了世俗的喧嚣。想想当年他在央视节目上激烈抨击神童教育的样子,现在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。不得不说,神童光环带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,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寻求内心的平静。这也提醒我们,培养孩子不能只顾着学习成绩,心理健康更重要啊!
- 干政后来发展如何?
哇,干政的故事简直就是神童教育的典型例子!这个2岁半就能背30多首诗词的天才少年,后来的发展其实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顺利。虽然小时候风光无限,但过度强调智力开发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,导致他后续成长遇到了不少困难。所以说啊,培养孩子真的要全面发展,不能只顾着追求"神童"的名号,否则真的是揠苗助长,适得其反呢!
- 现代神童教育应该注意什么?
嘿,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!从宁铂和干政的案例来看,现代神童教育最应该注意的就是不能只盯着学习成绩。首先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,不能让过早成名成为负担;其次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,可不能再出现考上中科院却因为不会洗衣服被退学的尴尬事了;最后还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,让他们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快乐成长。记住啊,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!
- 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天赋异禀的孩子?
哦我的天,这可是个值得所有家长深思的问题!首先千万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,不要老是"神童神童"地叫着;其次要注重全面发展,学习好固然重要,但为人处世、生活技能一样都不能少;最后还是要尊重孩子的选择,如果孩子对某方面特别感兴趣,就好好培养,但不要强求。毕竟啊,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!
新增评论